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义乌喜庆点心过马年

2014-1-26 11:23

摘要:   义乌的传统喜庆点心品种多样,其中以馒头、粽子、红馃最为普遍。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农村百姓正是享清闲的时候,而制作义乌传统喜庆点心的加工作坊却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日前,记者来到上溪镇吴店荷市村和江东 ...

  义乌的传统喜庆点心品种多样,其中以馒头、粽子、红馃最为普遍。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农村百姓正是享清闲的时候,而制作义乌传统喜庆点心的加工作坊却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日前,记者来到上溪镇吴店荷市村和江东街道西赵村的馒头、红馃、粽子加工作坊,感受农村百姓蒸蒸日上的过年气息。

  腾腾馒头暖心窝

  “出笼喽、出笼喽,香喷喷的出笼馒头!”上溪镇吴店荷市村吴贤良家的老馒头作坊里出了当天的头笼馒头。一股股蒸汽从屉子缝隙里钻出来直往上冲,满屋子弥漫着淡淡的麦香味。吴贤良和妻子把屉子抬下来,摆在房间里晾着,一个个大白馒头冒着热气,煞是诱人。记者拿起一个馒头,一股甜香直沁肺腑,轻轻咬上一口,既松软又筋道,让人回味无穷。

  吴店馒头,是义西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外形为半圆状,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传统的吴店馒头,是义乌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的主食,也是历来老义乌人礼俗红白喜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礼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一直以来有“新屋架桁抛馒头”的风俗:用红色塑料袋包着的一双双馒头,从新屋屋顶抛出,散落四周,围观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抢取馒头,大家喜笑颜开,乐不可支。

  吴店馒头吃法多样,拿上热气腾腾的出笼馒头蘸着红糖,一点一点将红糖融化,两者结合成一体,咬一口,香甜四溢;或将馒头放在锅中,加少许油用温火烤制,再洒上少许细盐,出锅的馒头松脆金黄,香气扑鼻;又或者馒头焐肉,拿筷子在馒头上挖个小洞,然后挑块好肉结结实实放进去,再加点腊笋裹上,轻轻一折放入口中,咬下去,顿觉满口生香,配上红烧肉入口,更是满嘴流油,甜丝丝的。如今,馒头焐肉已成为传统义乌宴席中必不可少的经典菜肴,民间红白喜事都会用馒头焐肉,没有了馒头焐肉,任你宴席上山珍海味再多,也会使举办宴席的东家在亲友面前失去面子。看着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馒头焐肉,那样香甜诱人,仿佛义乌人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给人希望和甜蜜。

  而制作吴店馒头工艺十分讲究,从和面、揉面、成型、发酵到蒸制出笼,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其品质。根据上溪镇党政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吴店馒头用上等面粉手工制作,其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为:用野蓼的花和面发酵制作成白曲——用白曲和糯米酿酒做成馒头娘——用馒头娘和面——小面团搓揉加工成圆形——游笼——上蒸笼——出笼——淋红字(福禄寿喜)或盖红章。

  制作工艺中,最神奇的要数戳馒头了。馒头蒸好后,在出笼前,吴贤良和妻子各拿一根筷子,打开一笼,飞快地在每个馒头上戳一下,然后盖上。当记者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戳下一笼馒头了。“戳一下就会鼓起来,否则就会干瘪瘪的。”吴贤良说,戳个小洞,空气就会进到馒头里,把馒头撑得“丰满”起来,这样一来,外观好看了,咬起来也会更有弹性。

  “一个地道的吴店馒头,可从光泽度、口感、高度三个方面判别,平时虽然工艺大致类似,但在一些关键环节吴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秘笈。”现年57岁的吴贤良从15岁起便开始学做馒头,细数起来已有40多年的光景。他介绍说,吴店全年做馒头的作坊有三四家,春节前后多达十多家。春节前也是他家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是三四点就起床干活,直到晚上11点多才能关门休息,每天要出笼上万个馒头。曾经有一年,他忙到13天只睡了26个小时,辛苦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制作馒头似乎成了丢不掉的乡情,虽然辛苦,但吴贤良坚定地表示还会一直做下去。

  据史料记载,吴店馒头起源于清末,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经过几代人长达100多年的传承和技术革新,吴店馒头早已闻名全市。2006年吴店馒头被评为“义乌市十大美食”之一。2009年4月,吴店馒头的制作技艺又被列入义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如今,吴店馒头是义乌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口味纯正,做法独特,已经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食味”文化。

hpv能治愈吗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地下出租屋“安全大换装”  防治病虫害 减损保增收  我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见成效  “红扳手”夏日送清凉 汽修服务护航出行  

义乌网

GMT+8, 2025-7-19 01: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