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水共治”攻坚战已经吹响冲锋的号角。3月7日,记者从市“五水共治”办公室了解到:今、明两年,“五水共治”办公室将按月对我市13个镇街以及工业园区的162个治水项目进行工程进度考核,狠抓水质改善、“三河”整治、截污纳管、防洪排涝、控源减污、安全用水等六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深化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据悉,列入考核的162个项目,总计投资10.6亿元。 治污水重中之重 “162项考核的治水工程中,主要任务大部分围绕治污水展开。”“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介绍道,“通过污水管网建设、清淤泥、清水面漂浮物、清河岸垃圾、加强河道绿化建设等工程,全面开展‘清三河’行动,根治河道脏乱臭现象。” 据了解,列入考核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总投资额为4.13亿元,到2015年6月将建设污水管网239公里。上溪镇上楼宅村污水支管、苏溪污水厂配套管网5号干管、苏溪镇区配套干管三标段、苏溪镇前街北侧区块截污纳管、103省道(伏龙山路—荷花街)段截污纳管、城西街道夏桥街及周边污水管网改造6个工程将于今年6月完成建设,目前,6个项目均按照施工进度要求稳步推进。 这一考核项目涉及除后宅街道以外的12个镇街及工业园区,其中苏溪镇建设项目最多,包括上西陶区块截污纳管、镇前街北侧区块截污纳管、联合片截污纳管等工程在内的11个项目共计管网长度达39公里。密集实施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使污水收集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大限度地杜绝污水对城乡环境的污染,从而改善河道和地下水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河道污染,河岸、河床问题更不容忽视。除了污水管网的建设,涵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区河道污染整治、农村河道清理、义乌江流域综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内容的19个考核工程项目,同样切实保障了污水的治理。 “四水”协调共治 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方面,考核列表中的87个水利水务工程项目,重点突出水利在治水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防洪排涝、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 “排涝水”、“防洪水”的考核包括航慈溪、大畈门前溪、何斯路大溪、铜溪、环溪等溪流两岸68.08公里的治理,治理内容包括建设挡墙、防洪堤、堰坝、亲水台阶、绿化、鱼巢等。毛里殿水库、安珠弄水库、上岭脚水库等27处塘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对相关水库的放水设施、溢洪道进行加固改造。总投资达1951万元的后宅水系连通工程,将分别打通岭脚、上方、塘下3个村与倪村、杨畈田、黄宅、下万4个村的水系,这些项目对我市排涝抗洪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时,联丰村、万村、寺前西村等村庄的饮用水工程也在考核之列,内容涵盖扩建水源、增加净水消毒设备、新建管道等。同时,要求完成荷市村、新民村、上胡村、西楼村等20个村庄的平面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全面推进保供水工作。 接下来,我市还将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推广节水各项措施,形成节水、爱水、保水的氛围,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
GMT+8, 2025-7-19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