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旧时称乌伤,乌伤因古时颜乌葬父、义鸦衔泥助葬而得名。苏溪是颜乌后裔的聚居地,三联村有“孝子故里”之美称。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该村,与生活在“孝子故里”的“颜孝子”后裔们谈家风、述孝经,聆听他们对“孝”的理解以及有关“孝”的故事。 【场景】 “孝”文化上墙 走进三联村,只见路面十分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墙壁上的“孝”文化宣传图画随处可见。村民们说,村子里这样的墙画很多,小的不算,大块的就有三四十幅。 “孝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把它画出来就看得见了。”一村民指着图文并茂的孝文化墙说,“颜乌葬父、孝感天地”的故事,连租住在该村的外地人都会讲,《二十四孝图》、《孝经》等,村里男女老少都会背。“村子以孝而名,村民以孝为荣。” “孝德楼”成亮丽风景 在三联村,造得最好最漂亮的是“孝德楼”。 村民们说,“树孝风、做孝事、扬孝义”已成三联村人的共识,孝子美德是三联村的一份宝贵财富。2010年,该村颜氏后裔自筹资金55万元建造了“孝德楼”,旨在更好地传承孝德文化,给全村人学孝道、扬孝德提供一个集体活动场所。如今,“孝德楼”已成该村一道亮丽风景。 【讲述】 “尊老爱幼,修身齐家” ■讲述人:颜朝生(颜乌67代) 家风是什么?73岁的颜朝生说,百善孝为先,在他看来,树家风就是要让后代懂得尊老爱幼,修身齐家,“在家要尽孝,出门要重德。” “每年正月初一,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带孩子到‘颜孝子’墓前祭祖,给他们讲述孝行故事。”颜朝生与妻子育有三女一子,如今已是四世同堂,说起晚辈对他的孝顺,他一连说了三个“很听话,个个都很孝顺!” 颜朝生的右手中指上长了个肉囊,有一天他突然觉得指头开始作痛。儿子知道后,马上开车送他到义乌城区大医院诊疗。“医生建议动个小手术,把肉囊切除,这么一件小事情,却引来了儿女们的全家总动员。”颜朝生说,在医院住了三天,女儿、儿媳天天给他送好吃的,医药费也是大家抢着付,同病房的病友都很羡慕。 “一大家子人,隔三差五就要聚一次餐。”颜朝生笑言,一家子20多人,经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聊开心事,一家人几乎没红过脸。 更让颜朝生开心的是,子女及后辈们除了经常回家给他送这送那,还时常联系旅行社带他出门游玩,“每年至少两次出游,台湾、香港、澳门、北京、桂林我都去过了。我现在是不愁吃穿不愁用,天天乐呵呵地过着好日子。” “重德尽孝,人生准则” ■讲述人:颜金高(颜乌68代) 今年62岁的颜金高,是三联村的村支书。他说,三联村家家有“孝规”,其家族的祖训是“尊祖训、忠国事、孝父母、敬尊长、守节操、睦兄弟”。而颜金高自己,在村里,他是一个好干部;在家里,他是一个孝子、好兄长。2009年,在苏溪镇举办的首届孝义文化节上,他被评为“十大孝子”之首;2010年,苏溪镇第二届孝义文化节开评“十大和谐家庭”,颜金高家庭又被评为“十大和谐家庭”之一;2011年,颜金高被评为义乌市首届“十大道德模范”之一。 “赡养父母要尽心尽力,教育下一代孝敬老人要言传身教。”颜金高一家是一个拥有60多人的大家庭,父母已80多岁高龄,八兄妹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兄妹相继成家立业,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可分,母亲准备了一套碗筷灶具,不需要谈判协商,不需要协议立约,全凭父亲的一句话:分家不分命,全靠自己创。每个人都能愉快接受。“如今,大家都已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每年全家族不少于两次在父母身边大聚餐,以求老人欢心。” “对父母亲的生活负担,我们没有规定,但大家都能量力而行。”颜金高说,作为长子,他总是带头“多给一点”。“儿子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引导他买份礼物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女儿出嫁,也要求她常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兄弟姐妹成家立业后也跟着这样做,好家风就是这样传承下去的。” “人生之路,孝德为先” ■讲述人:颜守廷(颜乌70代) 今年50岁的颜守廷在苏溪镇上开了一家小餐馆,在店里帮忙的全是“老伙计”。“物价涨了,我就给他们涨工资,从不让他们吃亏,宁愿自己少赚一点。”颜守廷认为,雇人干活一定要讲义气、重情义,要对待家人一样善待他人。 “做人,我认为要从‘孝’字做起,且要言传身教,而不是口头灌输。”颜守廷说。2012年,义乌首次评选“十大孝子”,他之所以能位居“孝子”榜首,全是父母教诲的结果。“记忆当中,父亲没打过我,母亲也从没凶过我、骂过我,在我看来,孝敬老人、爱护幼小好像就是与生俱来的一样,因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颜守廷的母亲是去年离开人世的,去世前,因中风在床上躺了18年。服侍母亲,颜守廷和妻子蒋桂珍总是嘘寒问暖、悉心照料,他们的“孝行”被村民们广为传扬。邻居林大妈说,颜守廷平时忙于餐馆生意,一回家就端尿端屎、给老人洗衣洗被,干活比女人还利索;儿媳蒋桂珍同样好得没话说,一天到晚细心服侍老人不说,还总爱炖煮一些老人喜欢吃的食物,一匙匙地喂进老人口中。“空时就陪老人聊天、讲新鲜事,老人真是好福气。” 蒋桂珍却说,丈夫与两个儿子做得比她好。“我婆婆病重期间,一到周末,两个儿子就急着跑回家看奶奶,给他们的零花钱,自己不舍得花,都买成了水果或糕点给奶奶吃。” 老人去世后,蒋桂珍也因病住院,后又在家静养了两个多月。其间,两个儿子争着赶回家照顾她。 【展望】 创建“孝义文化教育园地” 据了解,三联村共1200多人,其中,颜氏后裔500多人。为传承“颜孝子”的家风,弘扬孝义文化,号召村民学习孝子美德,争做现代孝子。近年来,三联村自筹资金修建了“颜孝子亭”、组建了“颜乌孝德文化联谊会”,还每年举办“孝义文化节”评选孝子、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孝文化论坛等。 “在家尽孝,出门重德,乡邻和睦,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三联村倡导的孝义文化。”村支书颜金高介绍,目前苏溪镇已规划在“孝子故里”建孝义文化教育园地。三联村准备结合龙祈山旅游开发,建造孝子塔、孝子休闲公园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吸引更多人到“孝子故里”寻孝问义。 |
GMT+8, 2025-7-19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