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监督团成员骆佳亮王明升 跟团记者朱葵阳实习生尹静云 “义乌城区没有一个小区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昨天,在义乌某单位上班的陈姓工作人员说,他一下班就急着回到小区“抢车位”,如果准备去哪个大型超市买东西,就得先研究“停车攻略”。 解决停车难,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老话题。停车难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在义乌城区市场周边、综合菜市场附近、居民小区出现,而10余年后的今天,义乌城区停车难愈演愈烈。 车位与车辆保有量不匹配 由于城市配建车位不足,网络中的“抢车位”游戏频繁地在现实中上演。义乌某小区拥有2000户左右居民,小区内2个露天停车场只有300多个车位。迄今为止,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已经发放1500张以上门禁卡,持卡的业主每天都在为争夺车位而“奋斗”。 除了住宅小区,义乌一些商业设施、医院、学校、机关单位等附近,很大程度上也存在停车难的问题。似乎一夜之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发现,拥有私家车后的快乐被停车难的烦恼冲淡了。“造成停车难的直接原因是机动车辆大幅增加,而原来规划的停车泊位要么没有执行到位,要么标准过低,导致车位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义乌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吴先生对记者说。 “停车难,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此后,机动车快速增长,但停车设施没有跟上。”市民监督团成员王明升认为,这种“没跟上”表现有二:一是停车设施虽然建设了一些,但大多被挪作超市等其他用途;二是国家关于各类建筑物停车设施的配建标准虽然明确,但没有及时跟上现实发展需求。 车辆“行”、“停”建设比例不协调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只重视“行”的问题,而忽略“停”的问题,这是导致停车难的根源所在。出现这种不协调问题的不仅仅是义乌,全国许多城市都这样。如果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对“行”、“停”并重。 在义乌丹溪路,市民监督团成员发现稠州路和绣湖西路之间路段边和人行道上都未设置车位,而丹溪路两边商店比较多,由于没有停车位,许多人就直接将车停在了路上和人行道上。记者当场目击,有一辆车停在丹溪路人行道上不到10分钟就被贴处罚单。 浏览了许多城市的政府网站后,记者发现各地重点项目道路新改建工程比比皆是,相反,停车场建设项目却十分少见。 市民监督团成员还注意到,我市的一些老小区出现了将绿地改成车位的现象。如词林小区内有31幢房子,400多户居民,拥有近300辆机动车,由于没有停车位,居民就直接把车停在小区主通道边以及楼房前的便道上,导致小区内道路拥挤混乱,由此引发轧坏便道砖事件、刮蹭事故和居民纠纷。“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在改建下水道时,将绿地改为绿化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词林社区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类似情况还出现在义乌许多老小区中。 管理一座城市,需要有前瞻的眼光。10余年前,停车难已经显现,10余年后,问题不但没有根除,反而更严重,如果还是不重视这问题,再过10年,这一难题有可能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人们期待着城市停车场的统一编制和长远规划,早日让市民摆脱停车难的苦恼。 |
GMT+8, 2025-7-21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