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善用自然手段 构建水生生态系统

2014-5-21 13:48

摘要:  5月15日,市政协举行“五水共治、委员同行”专项民主监督活动之十“生态修复”视察活动,市政协相关领导,市政协办、五水共治办、水务集团、住建局工作人员,政协后宅街道工委主任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前往上溪岩口 ...
 5月15日,市政协举行“五水共治、委员同行”专项民主监督活动之十“生态修复”视察活动,市政协相关领导,市政协办、五水共治办、水务集团、住建局工作人员,政协后宅街道工委主任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前往上溪岩口水库斯何溪生态湿地、黄山溪生态湿地、洪巡溪后宅段人工湿地等处开展实地视察,并召开座谈会。

  在岩口水库斯何溪生态湿地,原本如一潭死水的库尾段经过前期改造,通过围水筑堤,已俨然造就了一个活水体系,堤岸四周用可以长草的生态混凝土铺就,完全不会因此破坏景观生态性。

  据介绍,岩口水库2012年曾经爆发过蓝藻,主要原因是水库上游生活污水大量入库,使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因此,对水库水质的改善迫在眉睫。在岩口水库库尾建造一个人工湿地,是岩口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重要项目。通过建设湿地,引导水库周边农村面源产生的污水经湿地植物吸收有机物,有效改善库区水质。

  委员们从立在路旁的效果图上看到,整个生态修复项目主要通过植物吸附,在湿地内种植荷花、芦苇等生态景观植物,经湿地涵水功能,使污水在湿地内停留3日以上,然后通过植物吸收污水中的超标物。

  在洪巡溪后宅段人工湿地工程工地现场,项目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湿地情况。通过分水堤,将可能受到污染的水,导引到占地3万多平米的湿地公园,利用公园里的植物吸收氨氮成分,天然净化洪巡溪上游来水。而在湿地下游,再通过洪巡溪沿岸堤坝护坡砌堤的综合整治,种植一些植物花卉,同样利用植物进行天然净化水质。工程突出了生态与美化概念,岸边种植杨柳等树木,溪底种植水生植物,既净化水质,更美化溪流。

  在了解情况后,委员们纷纷对湿地的建设给予肯定,认为湿地建设利用了植被自然生态,有利于长效保持治理成果。

  对湿地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后,委员们在后宅街道召开了座谈会。五水共治办、水务集团、住建局分别就市水生态修复工作情况、城市内河水系激活情况以及城市绿道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根据视察情况和了解到的相关城市生态修复工程进展情况,委员们进行了献言献策。

  市政协相关领导认为,水生态修复是利国益民的长效工程,在生态修复上要树立系统观念,各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各搞各的。绿道系统的规划要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相配合。在修复过程中要善用自然手段,多利用植被的自净修复功能,并增强多效意识,尽可能体现出景观效果。

秸秆换化肥 便民又环保  我市有一支公益防溺水教官队伍  “装备+基地+团队”为青少年送上防溺水干货  37支球队争冠 义乌最大规模“村BA”热血开赛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义乌网

GMT+8, 2025-7-21 19: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