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乌城“义乌所至,万商汇聚”2014项目推介会的召开,近千名全国各地商会会长、东北三省经营户、意向客户齐聚一堂,对义乌城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意向。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推介会,对义乌城的义乌直营模式、产地直销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坚定了他们经营的信心。义乌城如此强大的品牌与市场号召力是从何而来?如此多的商户热议义乌城,究竟是看中义乌城哪些品质? “拨浪鼓”的大时代 一群人,一个传统,一门应运而生的营销手段,让义乌昔日摇着货郎鼓“鸡毛换糖”的行脚商,摇动了今天的“义乌指数”,成为全球商品贸易的风向标。 雨后江南小巷里,孩子们拿着鸡毛鸭毛等废品从摇“货郎鼓”的人那里换到糖吃,孩子们一边嚼着糖,一边从大人们的聊天中,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个叫义乌的地方。这些挑着货担,手里摇着拨浪鼓的就是义乌人。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以后,这些曾经挑着货担,摇着拨浪鼓的人,却开始左右着国际百货商品的价格。 早在清朝年间,摇着货郎鼓的义乌商人就走街串巷,以盐、糖等生活必需品换取鸡毛等废品以期谋取微薄的利润。到抗战胜利时,义乌“敲糖帮”的势力已经很大,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就像一群忙碌不止的蚁群,把大大小小的各类商品从源头输送到千家万户,谋取着每一笔微薄的利润。改革开放以来,马路商贩们建起了大棚市场,彻底从行商变成了坐贾。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升级换代,他们的先人手里摇动的“货郎鼓”演变成现代义乌商人手中可以撼动世界小商品贸易“道琼斯指数”的杠杆——“义乌指数”。 “蚂蚁商人”的新天地 义乌,地处浙江腹地,既不靠海也不沿边,资源贫乏,人均耕地稀少。而义乌商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铸就了举世瞩目的商业奇迹。说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跟小商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到处都是“蚂蚁商人“。随着义乌“蚁群”的不断扩大,让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贸易航母。每年有40多万种商品,每天有1000个满载小商品的集装箱,从这里运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这些“蚂蚁商人”北上哈尔滨,创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唯一直营地,3600亩统一规划,数百亿资金投入,铸就600万平方米全球商贸平台。 |
GMT+8, 2025-7-22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