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环溪,原生态综合整治已现成效

2014-6-24 10:49

摘要:   6月21日下午,佛堂镇田心四村附近的环溪,水流平缓。一群水鸭沿着溪流边时而潜水抓鱼,时而欢快畅游。经过综合治理的环溪,沿岸翠柳嫩绿,环境优美。“这不是平常的溪流,它可是从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山地型水库的 ...
  6月21日下午,佛堂镇田心四村附近的环溪,水流平缓。一群水鸭沿着溪流边时而潜水抓鱼,时而欢快畅游。经过综合治理的环溪,沿岸翠柳嫩绿,环境优美。“这不是平常的溪流,它可是从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山地型水库的鼻祖——佛堂镇后塘村附近的蜀墅塘流出的。”田心四村一位上了年纪的王大爷说道。

经过河道综合治理后的环溪佛堂段,溪水清澈,鸭子成群

  弯弯曲曲,
  流经我国最早山地型水库的“玉带”
  从空中看,环溪的走向弯弯曲曲,从佛堂境内开始,流经赤岸镇,之后又拐入佛堂镇区域,最后流入义乌江。有关环溪的历史人文,在佛堂镇有着“地理活地图”之称的镇农办主任陈樟富特别熟悉。他介绍说,环溪发源于佛堂镇上陈村附近的八宝山,流经的区域经过佛堂镇后塘村附近的蜀墅塘。
  对于蜀墅塘的历史地理,义乌不少人并不特别熟悉。位于后塘村附近的蜀墅塘,与都江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许多地理文化界人士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山地型水库的鼻祖”,并具有申报国家级遗产的潜力。
  蜀墅塘始建于南宋,是义乌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与以“四世一品”为代表的浙中王氏家族有关。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槐字植三,历官大理寺卿兼翰林学士。他为官清廉,直到86岁获准告老还乡。1184年,王槐回到义乌后塘,两年后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修造蜀墅塘。
  蜀墅塘水面面积454.83亩,集雨面积达到24.6平方公里,流灌面积3万多亩。从空间方位看,蜀墅塘以飞来山作为天然屏障,靠山筑坝;塘堤中段的底部建有人工放水用的硎井;塘坝东西两侧建有渠道,可以调节库容和泄洪;下游的灌溉分水系统分为三枧九川,各枧都设堰建坝,开渠引水。蜀墅塘大坝设计结构精妙,主堤选址与飞来山呈37度角,以缓解流水对大坝的冲击。从古到今,蜀墅塘水利系统依然灌溉着下游地区的田心畈、毛陈畈、倍磊畈的绝大多数农田,大部分河道保留着原来的面貌。

6月中旬,环溪佛堂镇境内,一位农妇正在溪中漂洗红布条。虽然最近下雨天较多,但经过综合整治的环溪,水质有了本质的改变。
  碧水回归,环溪原生态综合整治现成效
  据了解,环溪沿途经佛堂镇的联群村、联盟村以及赤岸镇,汇集于蜀墅塘水库,再经塘下洋村、田心四村、后塘村、后阳村、新店村、毛陈村流入义乌江,佛堂境内全长9.1公里。在蜀墅塘上游水质较好,达到三类,在田心四村段,吴溪水经过中溪汇入环溪,影响水质。
  从今年初开始,环溪综合整治正式拉开序幕,赤岸镇、佛堂镇党委政府陆续开展了环溪佛堂段综合整治工作。其中佛堂镇党委政府为改善环溪水环境质量,专门制订实施了环溪-佛堂段综合整治专项方案。
  佛堂镇以河道治理为切入点,对环溪进行河道两岸生态治理和绿化工程,打造佛堂独有的河景,以河道绿化为点睛,通过以点带面,打造生态佛堂、特色佛堂。建立健全村级“河段长”负责制,实行项目化推进、网格化管理。对环溪综合治理包干到人,按照层层部署、级级分工的工作机制,抓好水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工作,原河流负责制不再实行主要领导单方面负责,转由各科室牵头负责。
  同时,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由田心村内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百姓组成保洁队伍,对环溪进行专门的保洁维护。制定考核通报机制,督促各科室(片)及工作人员,每天有进展、每周有行动、每月有成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据环溪综合整治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溪佛堂区域内的上陈、联盟、联群已经完成清淤,水质较好,继续保持生态。塘下洋村计划2014年底完成生态整治。田心四村段已经完成整治,投资400万元,采用挡墙、松树桩等生态治理已完成。后阳、新店、毛陈投资743万元正在施工,完成工程量的40%。环溪佛堂段的综合整治工程已进入后期阶段,环溪原生态综合整治已现成效。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秸秆换化肥 便民又环保  我市有一支公益防溺水教官队伍  “装备+基地+团队”为青少年送上防溺水干货  37支球队争冠 义乌最大规模“村BA”热血开赛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义乌网

GMT+8, 2025-7-22 04: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