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糖样

2018-10-16 10:02

摘要: 糖样 糖饧(xíng):永康、义乌、东阳、磐安方言音叫糖洋、糖泱等, 是浙江永康、义乌、东阳、磐安地方传统小吃,属于夏季甜品。据《义乌市志》记载:七月半,糖饧、索粉当一顿。做法:把大米浸胀,水磨成浆,加 ...



糖样

糖饧(xíng):永康、义乌、东阳、磐安方言音叫糖洋、糖泱等, 是浙江永康、义乌、东阳、磐安地方传统小吃,属于夏季甜品。据《义乌市志》记载:七月半,糖饧、索粉当一顿。做法:把大米浸胀,水磨成浆,加上红糖搅均匀,舀入炊馃帘中炊熟,开锅,待其冷却,再用刀划成菱形块状。以前农人在地里割稻见有卖糖饧的,就畚湿谷换糖饧与索粉,顺手摘荷叶当碗,同时荷叶的清香更衬托了糖饧甜糯清香。

概述

编辑
  市民正在买糖样
“糖样”又叫“糖洋”或“糖娘”,都是永康、义乌、东阳、磐安方言的音译,永康、义乌、东阳和磐安官方学名称“糖饧”   ,通俗叫红糖米糕,只在每年夏天才吃得着,因为它是放凉了以后才能吃的小吃,口感很滑,但比豆腐又多了些柔糯。 糖样是一种夏季清凉食品,主要是由大米,蔗糖,水三种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味道清凉,甜美,是浙江中部永康、义乌、东阳、磐安等地的有名的夏季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糖饧种类

编辑
糖饧一般可根据所加蔗糖种类或添加的辅助性原料的不同而分成四种,分别为:红糖糖饧,白糖糖饧,绿豆糖饧,赤豆糖饧。 

红糖糖饧

原料里面加红糖的最为普遍,一般情况下所称的“糖样”多数都指这种,这种糖饧外观的颜色近乎于红糖的颜色,即为红棕色或红褐色,所以又可称为“红糖糖饧”。这种糖饧,入口有浓厚的红糖味道,香甜可口,百吃不厌。
 

白糖糖饧

原料里面加的糖是白糖的糖饧,就称其为“白糖糖饧”。由于白糖中没有任何色素,所以白糖糖饧呈现自然米白色,这种糖饧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一般市场上卖的较少。所以一般人见到的次数较少。

绿豆糖饧

在红糖糖饧的原料的基础上再加入绿豆而制成的糖饧。该糖饧因加入绿豆而变得更加清凉,具有辅助消暑功效。味道极佳。

赤豆糖饧

在红糖糖饧的原料的基础上再加入赤豆而制成的糖饧,称为赤豆糖饧。该糖饧因加入赤豆而使口味变得更加丰富,味道更加可口。
 

制作方法

糖饧的制作方法
1.将大米在水里泡3至4个小时,等泡软了以后用豆浆机将它打成米浆。
2.在蒸笼上垫一层干净的纱布,另一头烧一锅开水,把白糖放进水里溶化。
3.把米浆倒进水里,搅拌均匀,这时候,米浆水有了一定的厚度,会比酸奶更黏稠。
4.舀一勺米浆水摊一层在蒸笼的纱布上,蒸上15分钟。
5.接着再煮一锅水,放入白糖溶化后,重复第3个步骤,并把新的米浆水摊到第一层已经蒸好的米浆水上。
6.继续重复以上工作,摊第三层、第四层……
7.最后一层蒸完后,等它冷却后放进冰箱,随吃随切,否则边缘会变硬。

保存方法

糖饧一般在室温下只能保存一天,第二天就要变质。所以最好在当日食用,如需存放,则应在阴凉处存放,或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温度不可太低,切不可放入冷冻档,否则糖样就要硬化,即使升温后也不可恢复,无法食用了。

购买场所

糖饧可以在永康、义乌、东阳、浦江、磐安等浙中地区的各大菜市场买到,也可在各乡镇的集市上买到。

吃糖样的风俗

每年农历七月半,浙江中部的永康、义乌、东阳、磐安等地的市民有吃糖样的风俗,在当天,当地的市民一般看到糖饧都会买上一两斤,可以当饭吃。因为糖饧原本就是大米和红糖加水制作而成,因此主要营养成分就是淀粉等糖类,一般人吃个两三块糖饧,就吃饱了,就不用吃饭了。农历七月半,大家都不生火做饭,而以糖饧配索粉为主食,这一习俗在永康、义乌、东阳民间已流传了近千年。
 
在磐安,按照磐安传统民间风俗,七月半家家户户要加工制作糖饧(不只是吃糖饧)。  

糖样的历史

农历七月半,大家都不生火做饭,而以糖洋配索粉为主食,这一习俗在东阳民间已流传了近千年。
据《东阳市志》记载,“糖洋为夏秋冷食”。
历史上,立夏一过,东阳城乡就有糖洋上市,最畅销的当属大暑过后。那时候,农民天未亮就出田收割,到了八九点钟都已饥肠辘辘。这时候,挑着糖洋和索粉的商贩就会及时地出现在田头。农民因为身上大多不带钱,就用湿谷去换糖洋,因为田里没碗,就顺手摘张荷叶当碗,用手抓着吃。吃糖洋,既实惠又能充饥驱暑,所以做糖洋的生意非常好。
 
“七月半,糖饧索粉当一顿。”作为一种传统美食,糖饧曾经在永康、东阳、义乌等地广受欢迎。据南马的老人说,近代最负盛名的当推东阳县城的“恒盛和南货店”制作的糖饧。该店制作的糖饧色红味香、韧而不硬,食时凉爽香甜、可口不糊,历经百年而长盛不衰。特别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整个县城的男女老少,都渴望能吃上一块“恒盛和”糖洋,当时人山人海争相抢购糖饧的盛况可想而知。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后,“恒盛和”的牌子就消失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稻谷换糖饧也变成了卖糖饧。据今年81岁的退休职工陈宝仙回忆,上世纪60年代,南马第一饭店从立夏开始做糖饧,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竟要卖上千斤米粉的糖饧。从头一天起,两座石磨四个人轮流磨粉,三个大豆腐桶浸水。下午4时开始三口大锅同时烧,蒸笼叠到一人多高。次日一大早开门供应,六个人六杆秤都来不及卖。
正因糖饧如此受欢迎,在东阳民间,一直都有一批人专做糖饧,而且往往世代相传。虽然每家制作的糖饧大同小异,但是各有千秋,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依然坚守着传统。

糖饧的制作工序

糖饧的传统制作工序一般分为六道,首先是将主料大米浸水泡透,用石磨磨碎磨细装桶,加上适当的红糖、茴香、薄荷、橘皮、姜末等料,再加水慢慢调成糊状米浆。然后,在已经烧开水的大锅上放置蒸笼,铺上一层白棉布,再将米浆均匀地浇在蒸笼里,用文火烧约三个小时方可出笼。出笼后,将蒸笼一个一个地移至地上自然冷却晾干。经过这六个程序,香喷喷的糖饧就可食用或者挑出去卖了。
上一篇:东河肉饼下一篇:义乌红糖麻花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最新评论

近期专题
巧手剪“廉”花 廉韵润初心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 摄影作品展走进佛堂 普及技能 “救”在身边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启动 反诈宣传进村入户 江东街道:从“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义乌网

GMT+8, 2024-4-27 0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