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你还在闭眼选高收益理财吗 自2018年4月27日以来,资管新规落地已满两周年。作为银行的理财客户,必定已经从你的理财经理那儿听到过N次“资管新规”。似乎“资管新规”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貌似还没有真正明白它的意义,甚至可能以为资管新规不过是理财经理口中的“狼来了”。很多人买理财依然是看期限闭着眼睛挑,甚至非保本保本都不带看的,哪个高买哪个,以为所谓不保本只是收益多少的问题。 但“狼”真的来了! 变化: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 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绝对安全,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以前认购银行理财,通常银行会进行所谓兜底,即刚性兑付。但现在明确告诉你,2020年底后,银行不能这么做了,投资者必须自己承担风险。也就是说同样购买一款半年的理财产品,躺赢稳赚的时代已经过去,很有可能不但没有收益,本金也是有亏损的可能。 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是以“预期年化收益率”标注,而现在则基本显示为“业绩比较基准”。这正说明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变的过程,比如“业绩比较基准为4%”,那么到期后收益有可能低于4%,也有可能高于4%,只不过超过业绩基准的部分,银行按约定提取超额业绩提成。 资管新规正式到来后,该如何选择? 传统的理财业务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风险定价。简单来说就是较高收益并没有带来较高风险,收益与风险并不匹配。购买银行理财,一般都需要做风险等级评估,银行理财风险分为R1-R5等级。 R1(谨慎型),受市场波动小,一般意义上属于本金比较安全类型。 R2(稳健型),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但不保证本金偿付。 R3(平衡型),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R4(进取型),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不保证本金偿付。 R5(激进型),不保本,本金风险极大,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同时容易受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因而潜意识上人们普遍认为银行理财是低风险、安全的,往往忽略了它的风险性,导致产品出现净值波动时对自身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前必须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品。例如保守型的客户,可选择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PR1等级的保本类产品,稳健型的客户可选择PR2等级的净值理财或债券基金等,相对风险小,收益较保本产品高。平衡型及以上的客户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类产品。 银行销售专区的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那不仅仅只是一句标语,那是对投资者的警示,请不要盲目最求高收益,而忽视它背后的风险。 |
GMT+8, 2025-7-14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