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炉是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古人的文房中爱用熏炉熏香,一丝缥缈的烟从熏炉中飘出,让人沉着心静,也叫人思绪缥缈。熏炉作为清供的一种,有着五花八门的种类,无论从材质或是器型上看,熏炉总是显得儒雅而文艺,叫人心向往之。 笔者此次偶遇了一款年代久远且造型别致的铜鸭熏炉。细看这款熏炉,以铜为胎,炉体呈鸭形,翅膀刻有羽纹,长颈,脚掌呈嬉水的张开状态,嘴上还衔着一根绿萍。此外,这款熏炉有着可启闭的炉盖,炉盖上面有三个口,熏香便通过这三个口飘出。无论远看或近看,熏炉的炉体都透着明显的绿锈,让人不禁猜测,这款熏炉年代之久远,想必被许多藏家所收藏与喜爱。 其实,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先秦时人们就将一些带有气味或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利用焚烧时的烟气来驱逐蚊蝇或是净化室内空气,去除浊气,以达到除潮祛湿、强身健体的功效。战国时期,最开始出现铜制的熏炉,秦王朝时期的用香之风也很盛行。到了汉时,通西域后,香料之路繁荣,外来香料大盛。这时,由于香料品种的增加与变化,人们更加关注对不同香料的利用与处理,从上层到平民,无不喜香、用香。随着用香之风的盛行,熏炉十分流行,形制多样,制作精良,也进入了熏炉的大发展时期。 “从制作工艺与绿锈的深浅上看,这款熏炉基本出自明代。”铜鸭熏炉的藏家曹海宾介绍,鸭子的寓意在古代与今时不同,古时意为“一压(鸭)群雄”,作为文房清供之一,这款熏炉以鸭为形,嘴里还叼着绿萍,也表达了这款铜鸭熏炉主人对萍水相逢的向往之情。 熏香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特别是在贵族阶级和文人墨客的生活当中应用极其广泛,是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过去,古人爱用沉香作为熏炉的香料使用,而今,盘香或线香使用频率较多。 静谧的书房内,阳光懒洋洋洒满书桌,曹海宾拿出线香点燃,打开炉盖放进铜鸭熏炉中,盖上炉盖静待片刻。丝丝缕缕的熏香从鸭子翅膀之间循环向上升腾,刹那间,铜鸭似腾云驾雾,在烟气之间更多了一份沉静,这也能理解为何古人爱在文房中使用熏炉了。 |
GMT+8, 2025-5-10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