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随父姓,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在近些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争夺孩子的姓氏,甚至为了孩子能跟自己姓,不惜和丈夫离婚。 很多女人会说:“母亲辛苦十月怀胎,孩子生下来为什么不可以跟自己姓?” 今年34岁的刘燕(化名),儿女双全,在众人眼中,她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老公也很体贴,婚前已经有房有车,算得上是幸福美满了。可事实却是,儿子不到两岁,她就跟老公办理了离婚手续。“我们离婚,双方父母至少要负大半的责任,现在一想到我的儿子明明生活在一个城市,却跟我隔得好远,心里真的好痛。”刘燕说。 刘燕跟前夫是大学同学,恋爱期间,双方父母都是反对的,原因就是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表示孩子要跟自己家姓。从那个时候起,他们的婚姻就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争吵了很多回之后,刘燕的父母退让了一步,双方约定,让小两口生两个孩子,第一个跟老公家姓,第二个姓女方家。 “我们是未婚先孕,急急忙忙领了结婚证,结果第一胎生了个女儿,我跟老公都蛮欢喜的,但是看得出来,公公婆婆很不开心。”刘燕说,公公婆婆住在乡下,自己怀孕的时候,公婆特意从老家赶来照顾她,但是看到是个女孩,婆婆当场就跟她说:“不能让咱家绝后,过两年再生一个。”婆婆说的这句话让刘燕倍感心寒,她当时就打定主意,不想再生了。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双方的父母不断催促刘燕夫妻俩,而老公每次都把责任推给刘燕。实在经受不了长辈们的催促,刘燕终于怀上二胎,这次生了一个儿子。 “我以为我的任务完成了,没想到儿子的出生才是噩梦的开始。”刘燕说,这一次,公公婆婆从乡下赶来后一直住在自己家中,还拿出了5万元钱给她,说月子中心的费用他们来出,但是儿子得姓他们的。这下,刘燕的父母“炸”了,明明之前是有“君子协定”的,说好了第一个孩子姓男方,第二个姓女方,怎么能出尔反尔? 刘燕感到非常郁闷,“公公婆婆也太重男轻女了,凭什么我生的孩子连姓什么都做不了主?”这一次,刘燕站在自己父母这边,虽然从内心来说,她根本不在意孩子姓什么,只要他们健康成长就好了,但公婆的态度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燕和丈夫为了孩子跟谁姓的事争吵了无数次,自己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于是,老公跟公婆商量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女儿改姓我们家,儿子报户口的时候就姓他们家。”刘燕说,自己第一个否决了,最主要是她不想让女儿觉得,她是女孩子,家里人不重视她。女孩是很敏感的,本来弟弟的出生对她来说就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现在再改姓,对她伤害太大了。 因为刘燕的果断拒绝,夫妻俩又开始陷入无止境的吵架,但是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后来,刘燕老公就自作主张去报了户口,儿子跟他姓。事情被刘燕母亲知道后,又哭又闹,刘燕只好求丈夫把儿子的姓改过来。结果丈夫却表示,刘燕母亲就是在演戏,如果他这样做了,就是向丈母娘妥协,以后都要被她压着了。 “老公的论调让我实在太诧异了,他怎么能说出那么冷酷无情的话来呢?虽然我承认我妈的做法不对,但她毕竟是长辈,再说已经有一个孩子姓他们的了,儿子姓我家的又怎么了?”从那之后,刘燕跟老公开始了长时间的冷战,双方父母也不再来往,公公婆婆在隔壁小区租了房子,说是帮他们带儿子,却视刘燕如仇敌,从不跟她交流。 刘燕心灰意冷提出了离婚,结果婆家提出,儿子跟爸爸,女儿跟妈妈,身心俱疲的刘燕也只能同意了。就这样,刘燕带着女儿回到娘家,儿子则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刘燕的心里对儿子充满了负罪感。 “现在,我老公说我太冷血,身边也有朋友说我应该为了孩子退让一步,何苦为了争一口气离婚,弄得现在家不像家。我爸妈也怪我太冲动,说我老公很快就能找到结婚对象,我带个女儿就难了。”刘燕说,自己已经搞不明白,为啥最后自己竟成了罪人?难道这是她一个人的错误吗? ◎记者手记>>> 自古以来,孩子随父姓是传统习俗。但是婚前有过约定,孩子出生后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男方一家做不到,就等于不守承诺,女方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无可厚非。 好好的一个家庭,竟为孩子的姓氏闹到离婚的地步,实在是令人惋惜!要说错,双方家庭都有错,男方家庭错在重男轻女、不守承诺;女方家庭错在不肯退让、激化矛盾。而作为小夫妻,当双方父母发生矛盾争执时,理应从中调停,多为对方考虑,努力做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一味地帮自己父母,只会让双方家庭越走越远。赌气离婚一时爽,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葬送了本该美好的婚姻和家庭,对孩子也是不负责任,换来的可能是悔恨,何必呢? 其实,从法律的角度讲,每个自然人都是有姓名权的。姓名权是一种人格权,自出生而始,至死亡而终。不管跟谁姓,初衷都应该从保护孩子的立场出发。 |
GMT+8, 2025-5-10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