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火烧圆明园” 事件的B面

2022-8-26 10:04

摘要: 倘论我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不得不提“火烧圆明园”事件。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宫苑,在被英法联军焚劫两天两夜后,陡然变成了一堆废墟。 1856年10月,英法在俄美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 ...

倘论我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不得不提“火烧圆明园”事件。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宫苑,在被英法联军焚劫两天两夜后,陡然变成了一堆废墟。

1856年10月,英法在俄美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18日,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付之一炬。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翌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痛斥“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设若我们将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的强盗行径视为这一事件的A面,那么,其B面也是不可轻忽和遗忘的。

“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后不久,咸丰帝在一道上谕中明言:“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而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逃难热河的皇帝能作出这般判断,并非凭空臆想。有作家写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在“龚自珍之死”一节中认为:皇帝诏谕里所指的“刁恶汉奸”乃是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之子龚半伦。后有史学家指谬,称这是轻信《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残毁考》所载,以讹传讹不足信。但是,作为当年侵略军的翻译官,龚半伦在整个事件中多少存有劣迹,则是毋庸置疑的。更有甚者,参与这一事件的“百端唆使”的“刁恶汉奸”还是不乏其人。

近读晚清著名报人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内有《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节,引述辜鸿铭所发现的英法两国不少文字资料,记述了这一事件有众多中国人参与了焚劫:“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墙外渐近吾营,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逐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英法联军下令纵火时,“各军并无火器,……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一俟纵火命下,即可施其技矣。”汪康年根据大量史料分析,参与焚劫圆明园的中国人大致有三类:一是华役,即英法联军中“服役之华人”;二是打着“反满”旗号的“邻近乡民”(有法军军官记载:“华人摽掠未已,忽萌一念,号于众曰:‘光复吾汉室之旧,在此矣!’”);三是“下流华人,积惯为贼,亦乘间蜂起”。这三类华人趁火打劫,确实从英法联军手中分得了一杯羹,他们“偕各兵士入园,倏忽之顷恣意囊括,各厌所欲而出”。追忆圆明园的历史,人们常只讲英法联军如何焚掠,而很少有人说那以后个别华人怎样继续破坏。黄濬《花随人圣盦摭忆》中存有记录。

记得当年鲁迅在鞭笞国民的劣根性时,明确指出普遍存在着一种“看客”心理。参与焚劫圆明园的部分败类何止是“看客”,简直就是“共犯”!这一事件的A面,已将“主犯”——英法联军这群丧尽天良的蟊贼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可恶!可咒!而这一事件的B面,则是留下了败类们的深深印迹,可恨!可悲!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1 03: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