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慈溪和义乌是两个具有突出典型意义的县级区域,两者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且各具竞争力。 “制造慈溪”“商贸义乌”,两座城市虽自带不同“标签”,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属性。有资深媒体人将其大致归纳为三个“千万”:千家万户创业,千辛万苦创新,千方万计改革。 近日,记者走进慈溪市,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和活力。 先来看一组媒体眼中的慈溪—— 工业立市,创新强市。近年来,慈溪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浙江第一强县”闻名长三角。2023年,慈溪市工业增加值1434.0亿元,列全省90个县级区域首位。 近日,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12家宁波慈溪企业上榜,新增数量位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其中,东旭成、锦辉光学、赛诺微、齐安科技等4家企业均由重点人才创办,另汉科医疗已引进领军人才项目2个。 这是一个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强县。这几年,慈溪市坚持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向“新”而行、以“智”攀高,聚焦企业、平台、人才谋新招、出实招,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企业,推动“敢创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聚焦经济领域主战场,把科技企业梯队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突出应用转化主功能,重点抓好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强基主抓手,对原本‘看得见、管不着、无序化’的科技中介实施组织再造,组建‘全周期、一站式、托管型’的科技服务联盟,打造新的科技工作生力军。”慈溪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何渭林说。 这几年,慈溪培育了很多的“隐形冠军”,像电熨斗、电吹风等小家电不仅在国内是翘楚,还享誉全球。不少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非常有活力。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转型升级来保持蓬勃生命力。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慈溪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推动企业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比如,聚力打造“小巨人”,率先开展单项冠军培育行动,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独角兽”的梯队培育链。慈溪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十家。 近年来,慈溪狠抓科技“大投入”,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全覆盖”和“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两个行动计划,首创实体化运营的科技服务联盟和12家科技服务站,初步构建起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周期、托管型、一站式专业服务体系。此外,慈溪还大力实施百名领军型“创二代”培育工程,大力营造“创新发展不止步、二次创业再出发”浓厚氛围。 据了解,慈溪市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231家,第二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9家;截至8月20日,今年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5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 聚焦平台,打造“综合体” “硬实力”离不开“硬核”支撑。 机器人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大量工业机器人走进“黑灯车间”替代人工劳作,制造业企业也走向“智造”。 我们来到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时(以下简称中大力德),只见工业机器人正灵活地伸缩长臂进行精准作业。据企业高级顾问汤杰介绍,中大力德是慈溪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8年,2017年上市,曾凭借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两类精密减速器产品,成功站在了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链价值链顶端。 这几年,中大力德的科技创新发展迅速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自身努力,其背后的慈溪高端环境健康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也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该综合体自2021年成立以来,积极寻求与大院名校的合作,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综合体已与中国(浙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智能装备分中心等10家研发机构及创新载体建立合作关系。借助综合体平台,已有多家企业与这些学院名校共建载体,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校企双方双向共赢。 如今,慈溪高端环境健康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不仅集聚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还孵化培育了一大批苗子企业。 近年来,慈溪市积极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落户了医工所、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推进科创资源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慈溪还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比如,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引进培育慈溪医工所、产研院、温医大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创新平台,慈溪(杭州)飞地获评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聚焦人才,下好“先手棋” 在推动产才融合上慈溪是有底气的。 这两年,慈溪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下好人才“先手棋”,努力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慈溪人才资源总量达45.26万人、位居宁波首位,累计入选各级人才项目398个,引进集聚国家级、省级人才137人。 为了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慈溪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比如,符合条件的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在慈溪最高可获3.6万元岗位津贴。与此同时,慈溪还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青年工程师“揭榜挂帅”活动,深入实施“上林名匠”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激情。 慈溪还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引进培育创新平台,在宁波首创实体化运营的科技服务联盟。经过多年“引育留”,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已拥有数百名家电类研发工程师。 慈溪爱才,聚之有道。这两年,慈溪着力打造“智造人才友好城”,建立完善集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集群于一体的上林英才“链式”平台体系,持续优化高品质人才服务保障。通过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引才工程专家三年倍增行动,大力引进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支持用人单位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宁波首个国家创新型县(市)。 今年,慈溪启动实施百家重点企业人才项目全覆盖专项行动,重点面向优质企业清单式开展“才富”合作匹配对接,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领军人才项目对百家头部企业的全覆盖,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形成人才科创项目矩阵。 |
GMT+8, 2025-5-2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