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在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利比亚商人Anis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原来,他申请设立的外资公司,仅历时8天,就走完了从工商注册登记到取得出口退税资格所有审批流程。而在改革前,走完这些审批流程常需耗时一个月。 外贸主体登记及后续业务审批改革是我市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全面松绑, 把该放的审批统统放掉 新一轮“审改”,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和层级,在审批权力上该减则减、该放则放。前段时间,我市进行了一次行政审批制度的“大扫除”,全面清理“审批死角”,按规定该削减或废止的一律削减废止。截至目前,取消、合并或停止实施269项,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861项(清理前为1130项),清理率23.8%。此外,涉及计生、民政、交通、规划以及农业等方面的51项行政审批事项也被下放到镇街。 在此基础上,建立审批事项准入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办法》,防止项目边减边增。今后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的增加、取消和调整需经市审改办备案后方可实施。同时对保留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投资类46个,作为重点管理项目,要求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日常类187个,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并作为网上审批的重点项目;零星类319个,原则上设立综合窗口或设立综合业务窗口办理,定期进行清理、规范。 优化服务,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 社保窗口出台了免填单制度,业务向镇街社保服务大厅延伸;医保窗口缩短跨行转账时间,特殊病种办理时限从一个月改为即办件;国税局增加了13个临时开票代理点……审批环节做“减法”的同时,政府服务做“加法”。 为让市民少“跑腿”,市行政服务中心还进行了一场电子政务“革命”——通过搭建由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行政服务中心3D虚拟大厅组成的综合行政审批平台,实现网上申报、办理、缴费、办结和评价。“对可网上审批的项目,条件成熟一个上网推出一个。今年30%以上事项要实行网上审批,其他项目要实现网上预审。”市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26个部门158个审批事项正式开通了网上办理,已办结审批事项2000多件。同时实现市行政服务中心、镇街便民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三级联动、对接运行,打造一个便捷顺畅的网上审批中心。 流程再造, 办事效率成倍提高 为提高审批效率,挤掉流程“泡沫”,半年多来,举措频出: 8月中旬,我市启动外贸主体登记及后续业务审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从工商注册登记到取得出口退税资格不超过10天的审批流程。通过集中办理、压缩时间、网上审核等方式,涉及各种外贸主体类型的登记及后续业务审批的14个环节都得到了优化,办理时限平均提速58.3%。 推行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并联办理。对竣工验收阶段各个验收环节进行整合,实施相关部门联合实地踏勘,统一验收。验收工作完成所需时间由原来的近60个工作日减少到15个工作日内,办理时限提速75%。 规范中介, 破解“中梗阻” 日前,我市某公司业主从一家防雷设施检测所拿回了雷击风险评估表,从材料送达到拿到报告表仅用了5个工作日,要是在去年此时,至少得20个工作日。这得益于我市给中介机构“立规矩”,使涉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办事大大提速。 如何让“慢中介”快起来,破解行政审批中的“慢审”?本轮“审改”出台了涉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全市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的摸底调查,对131家中介机构建立“一户一册”档案,服务事项实行“六公开”规范管理。 此外,在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大厅设立62个中介服务窗口,择优引进46家中介机构,它们按照中心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实行考核评比,并在中心网上公布信用评价结果,根据结果进行一年一调整,优胜劣退,实现“最好的中介在中心”。据统计,进驻两个多月来,这些中介机构服务办理平均提速30%以上,提速最高达90%。 |
GMT+8, 2025-7-18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