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浙江省义务教育“轻负担高质量”现场会在义乌召开。会议将全面推广我市推进教育“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经验。 义乌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让学生从“封闭”的 教室里“走出来” 据了解,我市在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的过程中的体会是:开齐、开足、开好所有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课程,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我市特别重视“全科”建设工作。为利于活动课程建设,我市多年来首先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如今,全市80%的学校均拥有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所有中学和I类标准小学均拥有体育馆。结合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开艺术、科技等“专用教室示范性评估”。实现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必备器材全部配齐,选配类器材达到85%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个多亿,按国家Ⅰ类标准配齐配足各中小学艺术教育设备与器材。其次是做好财力保障。2007年开始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此外,仅体艺活动一项,市教育局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100余万元,保障全市性体艺竞赛和展演,每年活动经费实际支出500余万元,工作专项经费投入超过2000万元。 为破解学校体艺学科的弱势难题,我市在省内率先制订了《中小学体育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学校公用经费的5%-8%须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开支。为进一步保障学校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从2012年开始,全市小学、初中生年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至1120元和1370元。 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市群星学校在课改中把教学和德育两张“皮”天然地融合到一起,成为我省一个成功的案例。群星学校副校长沈剑英说,课改的收获并不是完全来自教学成绩,课改的重要收获更在教学成绩之外:今年初中三个毕业班,毕业生116人,现在全市各所高中担任班长的有近10人,开学后他们回母校看望老师,像报告喜讯一样兴奋不已,是课改培养了他们的演讲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使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以“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而走红全国的稠城一校,校长楼曙光说,两年多的实践体会是,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了。 稠城一校何浏同学说:现在,我们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了,老师让我们多看书,有时去调查,有时观察阳台上的生物,有时看新闻,第二天播报,很有趣。如果有重大活动的话,会让我们写写日记,做做小报。张可同学说:我们的家庭作业很自主,有“名著之旅”、“经典背诵”、“时事评论”、“我手写我心”。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做什么,自己定,做多少,看自己的时间。老师说,健康第一,要保证睡眠,勤加锻炼。 |
GMT+8, 2025-7-18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