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在中国三大饰品产销基地之一义乌,尽管非洲、中东的客户不少,国内市场也占70%的份额,但由于“僧”太多,“粥”不够,上演更加激烈的市场份额的竞争,还是以价格战为主,那些资金实力弱、产品无特色的企业被逼退“江湖”。回顾2013年义乌的饰品行业,主要显现以下三个特点:产品过剩、新型人才匮乏、渠道建设艰难。 “过剩危机” 让企业陷入困境 相对庞大的企业群体和强劲的生产能力来说,“过剩危机”是义乌饰品行业的最大特点。比如耳环产品,大大小的厂家上千个,有实力的企业都购进了先进的设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笔者粗略估算,如果按义乌目前的耳环产量,年产可达到10亿对,完全能满足全球女性的需求。但生产饰品的不仅仅是义乌和广州,还有印度、越南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生产力也在不断增强。艺达饰品企业黄锦飘先生认为,目前整个饰品行业总量在增长,生产比需求增长快,存在产品大量过剩的问题。 企业因为现货存量的增大,资金周转不快,经营成本上涨,如果没有改革创新能力,势必陷入困境。虽然国内外市场“过剩危机”使行业沉重得难以喘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加剧行业洗牌,这是行业转型期必然现象。 人才匮乏 企业转型力不从心 当前形势下,对于饰品企业来说,提升管理、强化品牌、发展电子商务,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有人才的基础上。研发产品,需要好的设计师;电子商务,需要懂操作的人才;做好销售,需要优秀的骨干及团队。 不少做外贸的饰品企业,因为老板头脑灵光,前些年生意也做得非常好,现在要做国内市场,可制定了计划后发现相关人才特别难找,尽管求贤若渴地到处张罗,能够在企业稳定下来有用的人才不多。电子商务是发展趋势,企业不做不行,可是要找到几个人组成团队,实在太难。据观察,近年来饰品圈内办公室 “茶文化”悄然兴起。由于来自经营的压力,大家很少有时间也没心思去酒店歌厅,而是买了好茶,有顾客或者同行前来就在办公室泡上一壶,聊的都是饰品如何升级、创新、管理、市场,所有这些都要花心思去研究。 纵观义乌饰品行业,2013年也是一道“坎”,坚持外贸的因为订单缩减日渐艰难,转向内销的因为人才缺乏而进展缓慢,甚至因打不开销路而放弃。 品牌弱势 渠道建设障碍重重 2013年,“品牌创建”、“渠道拓展”“电商营销”是行业的热词。金融危机以来,许多有新理念的企业开始涉足国内市场,他们确立了品牌定位及战略规划,然而与较早做品牌的企业相比,存在以下弱点:一是产品品质不过硬,存在诸如电镀、点钻的质量问题;二是产品单一,款式少,比如做耳环就纯是耳环,做戒指的就纯是戒指,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三是推广活动、广告宣传不力,知名度不够。品牌的弱势,使市场销售阻力很大,渠道建设障碍重重。 展望明年 创新让行业显生机 种种因素似乎让饰品行业蒙上了悲观的色彩,但近年来业内一些企业家勇于挑战、开拓创新的精神,让人感觉春天的希望。笔者综合分析,在新的一年,创新、环保、品牌、渠道这几个方面会出现更多的亮点,一批企业将脱颖而出。 “中国饰品已经从单一的首饰化转向多元的配饰化!”美联工贸有限公司老总张约爱先生突破传统的理念,从行业的发展轨迹寻找到新的商机。随着美联公司配饰产品的开发和热卖,使业界深受启发,开阔了思路。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配饰产品的经营户增多,有了百花争艳的苗头。 “锆晶石这种饰品材料的诞生属于饰品行业杀出的一匹黑马,对于锆石原料工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当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委员会黄恩书记在考察浙江金华工业园区晶锆科技有限公司时说。这种锆晶石具有低能耗、污染少、应用效果佳、产值高且不含有害物质的优点。汤四湖以科技手段成功研制锆晶石,在配件领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同时也验证了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硬道理。 “饰品行业今后的竞争必定是品牌、文化、服务的竞争!”饰品界一资深人士断定,今后内销饰品企业如不做品牌就没有未来。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近年来一批小型企业开始走上了品牌创建之路,比如诺尔金饰品、奢恋饰品、丽姿饰品,这些企业的品牌意识和成功经验,使更多的经营者提供了信心。“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今后饰品行业品牌创建氛围将越来越浓厚。 展望新年,万物争春,从高处看,饰品行业也迎来“争春”的阶段,愿春天更加灿烂! |
GMT+8, 2025-7-18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