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水管漏水了,楼上孩子拍球吵得人不得安宁,租客突然跑了……遇到这类事情,很多居民首先会想到求助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作为服务市民最基层的单位,很多时候要扮演水电工、和事佬,甚至警察等各类角色。 义乌北苑街道建设社区居委会主任施泽勇开玩笑说:“社区就是一个万花筒,你想不到的状况都会发生,社区工作人员常常要充当万金油。” 社区工作人员,因为管的都是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也被人称为小巷“总理”。 1月8日,记者跟随建设社区工作人员施泽勇和王青两名小巷“总理”,体验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聊家常、解民忧 接地气搭脉居民 上午9:30,王青处理好办公桌上的文件,带上出租房检查记录本和卫生责任书,和施泽勇一起走访居民家。 去年起,建设社区试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分成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2名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的所有大小事务,网格员都要全部参与管理。 施泽勇和王青负责建设二村。刚走到建设二村,居民吴仙碧提着一个环保袋打算出门买菜。见他们俩,吴仙碧打招呼:“王青,你们今天又下来巡查呀。” “今天要请你们签一下社区卫生责任书,还有出租房检查记录。”王青亮亮手里的资料。 “行,那先到我家坐会。”说完,吴仙碧领着两人回到自己家中。在四楼客厅里,王青详细介绍了新的一年卫生责任方面的相关约定,并查看了出租房情况后,让吴仙碧签了字。 从吴仙碧家里出来,路过73幢,两人赶去一楼的铝合金店,想找负责人再谈谈。前阵子,有不少居民向社区投诉,这家铝合金店经常发出刺耳的电锯声,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社区多次找负责人谈话,对方嘴上答应不再锯铝合金,回去却依然我行我素。这一次,铝合金店铺关着门,一些半成品堆放在绿化带里。找不到负责人,他们只得下次再来。 经过75幢6号居民方祥龙家中时,70岁的方祥龙夫妇热情邀两人到家里坐坐。闲谈中,方祥龙说:“去年要不是你们这么热心,我家的房产证可能这时候还办不下来,多亏了你们。” 一圈走下来,时间已近11:30。两个人回到社区居委会,打算吃完午饭后再挨家挨户找居民签订新一年度的安全卫生责任书。 解得了难题,咽得下委屈 “总理”要有十八般武艺 王青,43岁,在社区工作已6个年头。在大多数人眼里,居委会都是管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可王青除了家长里短的事,还得干一些挺重要的活。去年10月、11月,她花了两个月时间,把辖区内每户人家的“地信”做了详细登记。所谓地信,就是每户人家的房屋结构、房东、租客等相关信息。王青还学会了制作简易的房屋平面结构示意图,再请专业人士根据她制作的草图,制作出精确的电脑图纸。那段时间,白天到居民家里登记信息常常是大门紧闭,为此,她只得下班后,再上门去了解登记。 王青个子小小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没少费功夫。她说,辛苦能办成事还是欣慰的,最委屈的是,工作中得不到居民理解。2012年,因之前政策遗留问题,建设社区有近30户居民家房产证没能办理。为了能尽快为居民办出房产证,社区工作人员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却被部分居民认为是拿了房产开发商的好处受到质疑。直到经过一年的奔波,居民顺利办出房产证,误会才烟消云散。居民们向社区送了一块感谢牌匾。 这几天正在开展经济适用房申请。不时有居民前来递交申请表,为此,施泽勇每天早早来到社区办公室,方便居民办理。在社区办公室,还不时有居民前来办理户口迁移、房屋信息登记等。 春节临近,这些天,社区正在筹备老年人新春茶话会,让老人们在春节前都聚在一起乐呵乐呵。 有困难,想到社区居委会 建设社区有6000多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4人。如何让6000多人住得舒心?社区试行网格化管理,每一个区块都有专责网格员负责管理。此外社区还每年召开老年运动会等社区活动,丰富居民生活。施泽勇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大家不一定要认识每一位辖区居民,但一定要争取让每位居民认识我们,知道我们是社区工作者,让大家有困难想到我们。” 记者昨天从义乌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义乌将在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方面出台一些新的举措,让居民过得更安心。 |
GMT+8, 2025-7-19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