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国务院批复浙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三年后,义乌近日又一次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助力:凡在全省其他地方开展的省级改革试点,义乌市都可以先行先试。并且赋予义乌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这座以商贸著称的浙中小城,已是世界贸易窗口。这一次,义乌能否凭借政策优势再发力,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崭露头角,争当新丝绸之路的起点? No.1义乌,接轨“新丝绸之路”优势独特 参与丝绸之路,商机无限。 中央战略构想提出后,各地纷纷响应,不甘人后。梳理今年以来各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发现,至少已有19个省市区对如何搭乘丝绸之路建设班车提出了构想,涵盖了东中西部。浙江作为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接轨新丝绸之路义不容辞,也有很多优势。 杭州是电子商务之都,发挥网上优势,可以在建设网上自贸区方面先行一步;宁波是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古称明州,也曾是历史上中国人远航的起始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尽管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行政层级低,如何能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崭露头角,充当战略支点乃至争当新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认为,义乌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独特,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义乌对外经贸繁荣、中外客商云集、各种文化交融,具备优越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基础方面,义乌是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进入中国的重要共享式平台。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经营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汇集200多万种商品,联系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商品辐射215个国家地区,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这些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需求量极大,但供给不足,义乌与上述国家互补性强。 比较优势方面,义乌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先发优势,已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 二是交通优势,已形成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通道; 三是政策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有条件先行先试; 四是机制优势,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落地; 五是产业优势,除了小商品交易,会展、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高度发达,并形成服装、袜业、饰品、拉链、毛纺、工艺品、制笔、印刷等优势制造产业; 六是文化优势,“义乌模式”文化国内外知名,义乌与中亚国家通过商人群体建立起联系;七是人才优势,义乌在国际小商品贸易领域积累了大批的商业人才。 No.2总体构想:“175”战略 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入开展和实施为依托,以大力推动“新丝绸之路”跨区域合作交流项目和平台建设为主线,义乌可着力实施“175”战略。 “1”指的是一个目标,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努力将义乌打造成为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的试验区和枢纽城市; “7”指的是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七大基地”:小商品创造基地、小商品生产基地、小商品集散基地、小商品进出口贸易基地、小商品金融结算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和小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基地; “5”指的是义乌在战略支点建设中要实现“五个拓展”: 一是从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生产资料并重拓展,使义乌成为全球各类生产资料的展示、销售基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辐射最广、竞争力最强的新兴生产性消费品交易市场。 二是从出口为主向出口、进口和转口并重拓展,把培育内销市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三是从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并重拓展,努力打造全球网货配送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新高地。 四是从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拓展,做大做强国际服务贸易,提高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娱乐等新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把义乌建设成新丝绸之路下的国际服务重要提供基地。 五是从产品创新为主向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并重拓展,以品牌战略为基础,统帅和链接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大胆创新,成为小商品品牌集聚中心。 No.3实现路径:4大举措 第一、努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义乌市小商品出口应在努力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对新兴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实现市场多元化。在保持现有市场成绩的同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完善交易关节服务、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实现小商品交易过程的质量提升。 第二、打造全国物流体系支点。 一要推进大通关建设,建成国际内陆港。整合建设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在城西集中建设打造国家综合服务型二级物流园区——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 二要积极创建综合保税区。加强义乌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义乌空港的对接,实现义乌B型保税物流中心向义乌综合保税区升级和转型,激活区内出口加工等功能引擎。 三要全面开放义乌航空口岸。推动义乌航空口岸全面开放,优化国际旅检通道设置,筹划义乌航空货运、航空快件及具有义乌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 第三、完善大宗货物集散运输体系。 一要实现大宗交通运输方式升级。建设高效吞吐能力的大宗货物集疏运体系,强化义乌-宁波铁海联运,义-新(新疆)-欧、义-满(满洲里)-俄、义-阿(阿拉山口)-中亚等国际集装箱班列为主导的国际大宗货运通道建设,实现义乌国际贸易“借海出洋”和“借陆出境”常态化。 二要谋划快速高效的铁路货运疏运通道。优化规划金华-宁波客货共线普通铁路运输功能,打通浙中至浙东北沿海货运大通道;同时,为远期客货分线运输预留用地,满足远景铁路货运发展弹性需求,规划线路按二级标准建设,新建长度约150km。 第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义乌国际商贸城急需新一轮的制度改革和市场的转型创新,形成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提升小商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和影响力搭建更大的平台,为打造“新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具体而言:一要完善省部合作机制,加快义乌改革联动;二要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处理好放权与扩权关系;三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四要创新检验监管制度,引导小商品贸易科学化管理;五要促进金融制度创新,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功能;六要推动设立综合保税区,创新货物通关模式。 |
GMT+8, 2025-7-21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