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试点”3年来,我市继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以政策扶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和环境优化为抓手,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统计显示,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710亿元,同比增长7.74%;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8.84%。工业经济实现总体健康平稳增长。 “抓、扶、培”并举, 促进实体经济新飞跃 工业要发展,企业必须出特色、有后劲。为此,我市“抓大、扶小、培优”三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的新飞跃。去年,我市新增规上企业就达186家,在金华市排名首位。 在扶优扶强上,形成激励机制,建立“五十强”和“成长型”企业你追我赶态势,企业贴紧国际市场,积极做大做强。针对“小上规”,我市出台了《义乌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及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实施意见》及3年工作方案,通过做好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保障,激发小企业上规模的积极性。在小微企业成长之星培育计划中,有近300家小微企业纳入了省小微企业培育和运行监测平台,223家企业成了2013年上规模培育的重点对象。 在全市现有2.7万余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近700家,涌现了一大批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其中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数十家,三鼎集团的产值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以上。三鼎集团、新光集团、浪莎集团、梦娜集团、贝克曼集团、棒杰数码等规模龙头企业,引领着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饰品、袜业、拉链、毛纺、化妆品、服装、工艺品、文化用品、玩具等20多个优势行业得到提升,其中袜业、针织内衣、玩具、饰品、工艺品、拉链等产业的产销量占全国30%以上;IT、医药、生物、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渐成雏形,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先后评定为“中国拉链产业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化妆品产业基地”、“中国针织袜业名城”、“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中国工艺品工贸基地”、“中国流行饰品工贸之都”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积蓄后劲,有效投资不放松 在经济结构中,义乌的商贸业一开始就是以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为主,与市场联动的工业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轻加工为主,绝大多数属传统产业。为优化结构,我市多年来不遗余力不断深化“工业强市”战略,去年市委又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洼地城市”建设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 “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是我市工业再发展的两条腿。”经济界相关人士称,近年我市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去年工业投资108.36亿元,同比增幅21.4%,总额在金华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二。完成技改投资60.4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由上一年同期的37%提高至55.74%,完成率、增速在金华市均排名第一。 面对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我市大力实施“机器换人”,积极推动企业现代化技改步伐。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技改共备案(核准)项目185项,其中市级备案173项,镇(街)备案12项,计划总投资78.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64%。计划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2.4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7个,“华鼎锦纶”、“博尼锦纶”、“赵龙汽车”、“复元能源”、“高鸿电子”、“威特电梯”、“团力化纤”等一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今年春节一过,我市就召开了全市总结表彰暨有效投资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对2014年投资作了全面部署。其中,大陈的“大陈衬衫研发制造中心”、义亭的“中央厨房及配套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幕,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内涵。 “创新驱动”,与时俱进添活力 我市工业在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中不断前行,成果丰富。 同时,近年还积极在“创新驱动”上做文章,以“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和“世界小商品创新设计之都”创建等为标志的“创新工程”扎实推进。据了解,中国义乌工业设计中心已引进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优秀工业设计企业、院校和机构,入驻率达100%;引进专业设计人员100多人,其中原韩国三星设计总监的设计团队6人已入驻,数家国际顶级设计大师团队及机构的入驻工作也在洽谈推进中。到目前,中心已与上百家企业合作,实现产值数十亿元,“创新”已经成为义乌工业发展颇具亮色的增长极。 企业的创新还体现在营销模式的转变上。我市在工业政策基础上,制定了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专项政策,在税收、人才引进、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配套政策,从而推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引领电子商务集群发展。我市与阿里巴巴(中国站)合作,把我市礼品饰品、针织、文具、玩具、家居收纳等优势产业及上下游企业整体入驻阿里巴巴“义乌产业带”,打造义乌电子商务特色专区;与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跨境贸易及大数据应用公司亿赞普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启“义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平台”建设,平台将支持100万家企业入驻,打造义乌特色的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创新,为义乌工业装上了助推器;创新,给我市经济产业增添了后劲与活力。 |
GMT+8, 2025-7-2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