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务区栽下“梧桐”引“凤凰”,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建设。图为在建中的金融商务区 走在义乌的土地上,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金融商务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功能区正在全面快速推进。 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一义乌最大的政策红利,过去3年来,我市把招商引资和“浙商回归”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积极为浙商回归搭建大平台,不仅在创新招商机制上下功夫,还大力优化项目服务,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项目招商: 好中选优,优中选精 招商,并不是盲目地招,而是带着思考,带着产业发展之需的想法招。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区的招商,就向全球抛出了“橄榄枝”,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中央企业、支柱产业领域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为主要对象,积极引进与义乌市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关注在外发展较好的市外企业及省外浙商乃至国外侨商,积极扶持发展潜力较大、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 位于金融商务区核心区块的浙商回归总部基地,则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商贸业及物流、信息、旅游、法律、会计、财务等专业服务业,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休闲娱乐业等。 为了吸引优质浙商回归,我市通过14家在外义乌商会、49家在义异地商会、18家异地加盟市场等实行以商引商,组织在外浙商义商举行招商恳谈会等活动,共达成30多个投资意向项目。 此外,我市还组织千名浙商、义商进园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金华浙(婺)商创业创新大会、浙洽会、第三届中国国际商贸发展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为浙商回归牵线搭桥。 多管齐下,形成“磁场效应” 招商工作该如何吸引企业的眼光、留住企业的脚步呢? 《关于加强招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就明确提出,对招商引资项目,从企业注册、项目报批、立项到征地拆迁、落户建设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进协调,实行“保姆式”服务,确保落户项目“一路绿灯”;在财税、土地政策上都有优惠,甚至对外来投资者其子女入学、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等都开启了绿色通道。 同时,我市还狠抓产业平台建设,配套完善产业链,为企业开拓广阔发展空间。通过整合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建设。利用义乌被列为国际陆港城市、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以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等优势,规划建设43.7平方公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集中布局快递物流、铁路物流、空港物流和综合保税等功能区块,吸引浙商投资。 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市的招商引资正跑出“加速度”。2013年11月,浙商回归助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杭州)项目推介会,现场正式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引进韩国SK集团、普洛斯等一批国内外优质企业。截至目前,经过前期的招商工作,义乌工业园区已有入驻企业13家,累计用地719.95亩,引进投资66.98亿元,其中浙商回归企业有5家;金融商务区已有29幢大楼确定投资业主,协议引进资金200多亿元;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已正式签约园区内快递集聚中心的8个项目,投资额达14.17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2年以来共引进89家企业,总投资244亿元,其中浙商回归企业21家,另外,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 |
GMT+8, 2025-7-21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