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我市工业项目做足“大”文章

2014-6-13 12:46

摘要: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市工业转型发展大会上,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市“五大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除了继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之外,在新兴产业上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生物医 ...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市工业转型发展大会上,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市“五大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除了继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之外,在新兴产业上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五大新兴产业。

  无论在改造提升还是培育引进中,重大项目始终是着力的重点。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优化,积极在“重大”项目上做文章,从项目酝酿储备到招商引资,到政策处理签约落地,直至生根开花结果,环环不松劲,从而使重大项目成为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器。

  “暖风频吹”

  政策催生大项目

  对于重点项目,我市不断“加码”,加大扶持和鼓励力度。今年又实施了新的扶优扶强培育工程,明确设立企业地方贡献奖,对在本市年实缴税收首次超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集团),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在本市年实缴税收1亿元以上企业(集团),每超1000万元增加奖励30万元。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达500万元(含)以上,其中生产设备投资达300万元(含)以上项目,经工业主管部门(或镇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备案或核准,并通过认定的技改项目予以贴息。

  同时,对今年1月1日以后新增五大新兴产业项目和列入省级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贴息,对实际设备投资额达到2亿元(含)以上的项目,按“一事一议”予以扶持。

  “政策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推进。政府的引导,促进了我市产业项目往大往强发展,这对于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肯定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一位经济界人士称,对大项目的扶持这些年我市一直在做,它始终融合在“工业强市”的战略中。

  在招商引资这一块,我市充分利用在外义商回归扶持政策,积极发挥商会、协会和义乌在外办事机构作用,并积极探索网络招商、专业招商等新模式,多形式、多层面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3年,我市完成引进内资27.4亿元,增长51%,在金华市排名第一。引进2亿元以上企业10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据了解,今年在原有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着力招大项目,引大资金,以增量发展促存量提升。力争全年引进内资30亿元以上;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个,2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60亿元。

  “筑巢引凤”

  打造“软着陆”平台

  院有“梧桐树”,“凤凰”自来栖。项目落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我市相关部门和镇街把“三通一平”作为项目落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政策处理等方面不断提速,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构建良好的平台。

  据了解,无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还是各镇街的产业集聚区,我市近年始终抓住这一节点,集中力量深入细致工作,并持之以恒,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软着陆”跑道。

  在佛堂义南工业区,记者见到许多工地上正呈现出热热闹闹的建设景象。据介绍,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佛堂将建设一个电镀园区,佛堂镇区域的多家电镀企业联合注册新公司。新企业将往大里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工艺,对污水实行统一排放、统一处理,从根本上提升产业质量。据悉,这一园区目前已完成了“三通一平”中的土石方工程,厂房规划也已由相关部门论证通过并取得规划许可证,今年年底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在市经信委产业发展协调科,有一份工业项目抓落地促开工工作推进表,表上清楚地记录着全市数十个项目的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从“责任主体”、“项目占地面积”、“目前进展”、“存在问题”,到“倒排工作计划”中的“政策处理三通一平”、“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完成时间”和“开工时间”等等都一一明示。记者发现绝大多数项目在“政策处理三通一平”栏内都赫然写着“完成”二字,显示出我市在此环节的力度和取得的成果。

  “政策处理三通一平这一块工作很重要,这是项目落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些年我市对此一直没有放松,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攻坚。”经信委相关人士说,有了好的环境,好的平台,好项目大项目才能落地生根。

  据了解,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我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落地、开工、投产等各环节的督查推进工作,对在建或新建工业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分解,环环推进。今年力争2013年前已开工未投产的55家工业项目投产率达40%以上,2013年已落地未开工的10个工业项目开工率达100%,2013年已确认引进未落地的25个工业项目落地率100%,开工率90%以上。

秸秆换化肥 便民又环保  我市有一支公益防溺水教官队伍  “装备+基地+团队”为青少年送上防溺水干货  37支球队争冠 义乌最大规模“村BA”热血开赛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义乌网

GMT+8, 2025-7-22 04:24

返回顶部